《小巷人家》的开播,确实大大缓解了我的剧荒。
我在首日开播看完四集后高调把它推荐给了爹娘和平时观剧会问我意见的朋友,这不多见,因为大家观剧有各自的类型偏好和消遣目的,很难有什么剧能满足这些不一而足的需求。
但年代家庭剧有时会成为那个例外。好的年代剧常能打破圈层壁垒,拉齐男女老少的观剧口味,令各类观众都能得到深深共鸣。
剧还没播完,下定论还早,不过从周围反馈来看,《小巷人家》这一个院子里两家人的喜怒哀乐,已深深牵引着大家的心绪,显然有成为这样优秀年代剧的潜质。
1
女性灵魂共振
闫妮饰演的黄玲,和蒋欣饰演的宋莹,是同一厂子的两个女工,因都搭上了厂子分房的“末班车”,被安排进小巷最末尾的一个院子里,从此做起了邻居。
此前素不相识,性格截然不同,却从第一刻起就彼此理解,说是某种程度上的灵魂共振也并不为过。
我看剧第一次眼睛酸涩是开篇宋莹去厂区闹分房,人前据理力争人后流泪,又狠狠忍住。
但真的流泪是黄玲第一次评价宋莹。黄玲搬家时正赶上宋莹因隔壁不地道吵起架来,她在宋莹的骂街现场有点手足无措,隔壁也见缝插针挑拨离间,给黄玲介绍宋莹是“刺头”是“没皮没脸的女人”,我心想坏了,这怕是要先误会一下了。
结果黄玲在儿子议论隔壁阿姨时笃定说了句“宋阿姨不是坏人”,她曾亲眼目睹宋莹如何大闹厂办要分房,又刚刚亲耳听到宋莹泼辣地骂出很难听的话,但她温和而坚定地给出这样的结论,我不知为何突然就落下泪来,为这难得的善良与理解。
宋莹更是打从一开始就有为黄玲两肋插刀的侠气。黄玲因公婆偏心丈夫愚孝与丈夫庄超英老师(郭晓东饰演)大吵后回了娘家,宋莹拉着自家老公林武峰林工(李光洁饰演)请庄老师吃饭,席间虽然劝和不劝离,但字字句句都在为黄玲抱不平。
此后无论是庄老师学生不懂事天天上门打扰,还是黄玲婆婆受伤赖在她家令上下不得安宁,宋莹总是第一时间冲锋陷阵,对外永远为讲究体面习惯容忍的黄玲撑腰助阵,对内一贯出人出力帮忙提供解决方案,从未辜负过黄玲初见那句“如果没有她为咱们家出头”的评价,给这个在矛盾面前惯于委屈自己的姐姐以最大的理解和支持。
黄玲对宋莹是不掺杂一丝嫉妒的羡慕,她羡慕对方处事泼辣活得恣意,看着她,仿佛体内那个始终被压抑的自我也有可能活出不敢想的畅快,无形中得到了些许抗争的勇气。而宋莹对黄玲是掺杂着钦佩的心疼,黄玲的巧手她望尘莫及,但她更心疼这个生活里无所不能的贤惠姐姐偏偏过着处处忍让的憋屈生活,会问她“你呢,你不给自己做件漂亮衣服吗”。
于是黄玲在这样真挚的关怀里真挚地道谢,而后掩面无声哭泣。
我愿称黄玲与宋莹为“2024年第一好嗑CP”,她俩要是搭伴过日子,这日子得多有滋有味啊!
(林工:内什么,我可以反对吗)
但这样娱乐化总结二人关系,又有点把她们形容浅了。两个角色的彼此理解,既源于个体的善良、性格的互补,更基于女性对性别命运共同体的朴素觉察与认同。她们最清楚艰苦岁月里,“妇女能顶半天”的实现,靠的是女性普遍比男性更多的付出与艰辛。剧没有让角色喊过一句女性理解女性的口号,角色的言行也没有超脱时代背景与个人设定,只是扎实地把一切落在朴实无华的生活细节里。
宋莹一直践行女人要对自己好一点,哦不仅对自己,也对周遭所有女性
连与黄玲利益冲突的姑姑,都拎得清该埋怨谁
女性观众很难抗拒这对“异父异母”姐妹的魅力,一个贤惠能干柔声细气生活技能点满但碍于体面常常隐忍,一个性格泼辣敢想敢闯但生活上马马虎虎,无论你性格更接近哪一方,都抵挡不住另一方的强大吸引。
谁不想要一个这样的闺蜜,还住在自己隔壁?看着她俩,我想给全世界好脸色。
2
邻里帮衬扶持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物质相对短缺的年代里,双职工家庭养育子女照顾老人总有千般为难、万种不便,能有个知根知底又人品过硬的近邻,简直千金不换。
经历过那个年代的父母一辈大多记得几个这样的邻居,彼此吃对方家做的饭、接送对方的子女、搭把手一起干对方家里的重活大活,凑在一个屋檐下看电视嗑瓜子聊八卦。《小巷人家》就用高叙事效率还原了那个有些遥远又令人向往的生态。
黄玲贤惠能干,宋莹和儿子没少穿她做的衣服、吃她做的饭;宋莹泼辣彪悍,需要出头争取的事一向冲锋在前;林工平时不显山不露水,只在老婆出门吵架时给老婆披上衣服,需要他出马时出手就能釜底抽薪;而庄老师做别人丈夫有诸多不是,做老师那是没得挑剔,娃甭管自家别家,督促学习一视同仁。
这种“关起门是两家、打开门是一家”的互补互助,在五、六集里的“自行车与电视机”事件上得到了既精炼又充分的诠释。
宋莹的儿子栋哲去别家看电视被嫌哭着回家后,宋莹决心攒钱买电视,吃一年蛇瓜攒下百十来块,最后却心疼黄玲的儿子图南每日上学步行许久,坚持借给黄玲让她给图南买自行车。
黄玲苦于没有自行车票,最后没用这笔钱,而是用自己的嫁妆缝纫机换了自行车,换之前还给宋莹和栋哲都做了好多衣服。
等到自家公婆又开始作妖,黄玲索性拉住宋莹,把家中余钱借给她买电视机,“就当帮我存款了,图南也能跟着学英语”,于是宋莹如愿以偿把电视机买回了家。
整个过程平和却动人,我尤其赞赏主创没有把这样的情节刻画成不求回报的高尚,而是让它弥漫着真实的烟火气:如此(在当时)大额的借款,不仅是两个女主人间的帮衬,也必然得到了男主人的默许,它既包含宋莹夫妇对图南照顾栋哲的感激,也有黄玲夫妇的回馈和对图南学习的投资,有深情厚谊又不乏现实考量,剧情此前无数细微的铺垫在这一刻涓流成河,才能让观众相信进而动情。
几笔钱来来回回增增减减的流转,正如那时人和人之间纯朴又热烈的关系,是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是投桃报李,更是当下物质极度丰富、生活异常便利后仿佛不再需要却也很难复制的信任感与利他心。
我陪妈妈二刷前几集后,就和她一起追忆起家里最初的老邻居,那个我叫田奶的老人家在我二三岁时常常帮上班的父母照顾我,在我上小学后还帮忙看顾我种在院子里的向日葵,我吃她家饭看她家电视坐在她家小板凳上等父母回家,我到今天依然很怀念她。
相信这种观剧引发的感慨与追忆不仅发生在我和父母身上,当剧情足够真实细腻,就会让亲历者们边看边追忆往昔,对照点评。
3
子女青梅竹马
物质条件不丰富时,多子女家庭常常负担较重,父母的爱和家中资源容易有分配不均的情况,甚至引发争抢;而独生子女虽可以独享,在外却可能形单影只,成长过程里也难免孤单,总之是各有利弊。
而《小巷人家》里这一个小院子里两家人的相处模式,简直是补足了每项缺憾的完美解决方案。
之于庄家哥哥图南:妹妹乖巧可爱但毕竟是女孩,隔壁小男孩对自己无比崇拜从小就是小跟班,家里鸡飞狗跳时宋莹阿姨还会把自己叫去与栋哲分享一张床。
之于庄家妹妹筱婷:家里更重视哥哥自己难免有被忽略的时候,好在有隔壁同龄皮猴子和自己玩耍,人很淘气但还算服管听话,还有宋莹阿姨心疼单独带着下馆子。
之于独生子女林栋哲:有学霸哥哥引领自己积极向上,有年龄相仿的妹妹和自己结伴玩耍,黄玲阿姨做饭好吃做衣服手艺好我恨不得住她家,虽然隔壁是亲兄妹,我不是亲生的却也不差啥。
一个院子里手拉着手长大,大大弥补了情感或资源上的匮乏,年轻观众很难不被这种组合吸引:上一样的学玩一样的游戏看一样的电视节目聊一样的话,有共同的成长轨迹甚至能共享爸妈,是兄弟姐妹也是伙伴知己,彼此熟稔到一个眼神就能交流,信任到可以把后背放心交给ta。
这几集剧情推进到逐渐成年的图南、筱婷、栋哲要各自面对自己复杂的人生命题,而这美好童年结下的金色情谊,应该能在很长时间里提供养分和慰藉。
其实《小巷人家》前几集主要以父母的视角展开,两家关系的递进也以父母线为主,孩子们的交往更多穿插其中。但就在这有限的篇幅里,几个小小片段就鲜活塑造了每个孩子的性格,营造出共同成长的温暖与幸福。
栋哲欺负筱婷还想图南帮自己,图南怼他“她是我妹,亲妹”把他干懵了,从没想过亲生不亲生这个问题的栋哲伤心坏了,黄玲有点担心,图南一句“他总欺负筱婷,要杀杀他的威风”,一个爱护妹妹管教弟弟心有成算的哥哥形象就树立起来了。
栋哲抓到亲妈带着筱婷吃独食,回家大哭控诉,他哭着讲述自己如何从筱婷的行为中发现端倪,我们也就清晰了解了两个孩子的相处模式,见微知著,话不多的筱婷,个性也在别人的口中立体起来。
栋哲在厕所里哭天抹泪让我笑到惊动全家,他出门却看到隔壁兄妹都在等他,伤心一下午的小男孩立刻破涕为笑,三个小小身影结伴回家,童言童语冰释前嫌,这一幕不消多言就让人明白,三个人一辈子的牵绊会有多深。
小一辈的故事将会如何展开,在人物成长与人物关系变化上能否保持合情合理,这我很难打包票。但前期基础打得这么好,这高效奠定出的牢固发小情,后续剧情可千万别辜负啊。
无须讳言,《小巷人家》原著本就是一部具有绝佳影视化基础的小说,而正午在IP挖掘与选择上的眼光一向独到,这次也坚持启用原作者为编剧在细节处做出很多加分的改编,又以自己在年代家庭情感剧上的突出优势,把好原料烹出好味道。
其实,年代剧虽然自带破圈层buff,基础盘却并不清晰稳固——谁都能看,也就意味着谁都不必须看——最后胜出还要靠硬功夫,看你有没有讲出一个有很多好人物的好故事。
这个故事要足够提炼年代特质,足够描摹生活细节,足够呈现真挚情感,有真实的摩擦抗争却不一味吵闹,有现实的困境却不挑动焦虑,力图还原年代生活本来的样子,以一种积极向上的风貌。
目前看到的部分,《小巷人家》基本做到了。我没有在这部剧里感受到任何社交平台话题倒逼创作、以热梗营销点写剧的迹象,看到的是真正遵循创作规律、踏踏实实做人物写情节的聪明人下笨功夫。
回归创作规律,回归真实生活,这大概也是长剧真正能对抗短视频与短剧夹击的一条正确道路吧。
你如何看待黄圣依的《再见爱人》之旅?
发布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