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时代,电子设备的使用已成为儿童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于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的家庭而言,如何科学管理屏幕时间不仅是一个重要挑战,更是一个难得的教育契机。
美国儿科学会(AAP)指出,过度且无人监督的屏幕时间可能导致社交互动减少、睡眠质量下降等问题。这对本就在社交方面面临挑战的孤独症儿童来说尤其重要。然而,研究同时发现,在适当监督和指导下的屏幕活动可以产生积极效果。甚至17个月大的婴幼儿也能通过视频通话学习新词汇,这一发现为孤独症儿童的语言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基于最新研究,美国儿科学会对屏幕时间的建议也更趋灵活。对于2-5岁的儿童,建议将每日屏幕时间控制在1小时以内;18个月以下的婴幼儿则可以进行视频通话。这一建议为忙碌的父母和远方的家人提供了更多与孩子互动的可能性。
不过,屏幕时间的质量比数量更为重要,家长需要注意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要使屏幕时间发挥积极作用,家长首先需要建立固定的使用流程。通过重复性的互动模式,如固定的开始和结束仪式,可以帮助孤独症儿童建立稳定的期待,增强学习效果。在视频通话中,可以融入日常生活场景,让孩子通过屏幕参与家人的日常活动,既保持了互动的自然性,又创造了语言学习的机会。
在具体实践中,家长可以设计多样化的互动活动。例如,通过视频一起玩躲猫猫游戏,既能促进眼神交流,又能培养记忆和模仿能力。展示新鲜事物时,可以利用移动设备的便携性,带领孩子"云游览"周围环境,介绍各种物品和场景,扩展词汇量和认知范围。同时,提前规划共同活动,如一起涂色、玩玩具或享用点心,能让远程互动更有实质感和参与感。
为确保屏幕活动的效果,家长需要全程参与并给予适度引导。这包括保持恰当的互动节奏,给予充分的响应时间,及时调整活动难度等。同时,也要注意环境因素,如保持适当的照明条件,调整合适的屏幕亮度和观看距离,定期进行视力检查等。建议使用计时器管理使用时长,设置休息提醒,避免过度疲劳。
从长远来看,科学管理孤独症儿童的屏幕时间需要制定个性化的策略。家长应该定期评估活动效果,观察孩子的反应和进展,必要时及时调整方案。同时,要与专业人士保持沟通,了解最新的研究发现和指导建议。重要的是要记住,屏幕活动始终是辅助性的工具,真实世界的互动和体验才是儿童发展的根本。
通过科学、系统的管理和规划,屏幕时间可以成为支持孤独症儿童发展的有效工具。关键在于家长的积极参与、专业指导和持续优化。在数字化时代,我们既要善用科技带来的便利,也要警惕其潜在风险,为孩子创造更有利的成长环境。
发布于: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