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宇
“看这日出,多美!”每次跟着型号到一个地方,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哈飞型号任务保障团队中都会有人对着初升的太阳如此感叹。
最近几年,他们看过了太多的太阳——染红大片海面的旭日、清凌凌穿透晨霜的暖阳、熨烫整片沙丘的曙光、洒满雪域雄山的朝阳……
他们追逐着太阳、追逐着内心的使命信仰,跟随型号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
盛夏的试飞场地烈日当空,团队机务人员在直升机旁直起腰来,摸摸晒得滚烫的后背,顺手把手套摘下来擦了擦渗进眼角的汗水。
“这天儿太晒了,干活得戴手套,不然这直升机摸着都烫手。”
十分钟前,型号结束试飞任务落在停机坪,经过烈日炙烤的直升机浑身散发着热气,随便碰一下都烫得很,不晾个两个小时不敢上手。
为了抢时间,大家戴上手套马上进行航后的保障工作。
“戴手套肯定不如赤手方便,但试飞架次安排得很紧张,尽量节省点时间,有的工作要求比较精细,还是得摘了手套干,我们这都练出‘铁砂掌’了!”
某天,气温稍稍降了一些,但与之相伴的就是倾盆大雨,天色暗沉,除了哗哗的雨声,就只有团队工作的声响。“型号当前需要完成一项设计更改,把型号尾段的成品改装到整流罩的位置,其中有一个环节就是给更改位置后的部分注胶,这种胶固化周期是7天,为了保证固化后马上就能继续试飞任务,因此固化前的工序必须尽快完成!”
为了尽快开展注胶工作,前期的拆装成品件和铆接支架等工作同步进行,团队中执行不同业务的人员相互配合,与时间赛跑、与天气较劲。
从一个天明到另一个天明,雨还在下着,贯改工作一干就是一个通宵。工作结束后,大家冒雨冲出机场,在大雨的冲刷下,众人眼中除了些许疲惫,还有种光芒在隐隐发亮。
夏天经历的是零上40摄氏度的炙烤,冬天经历的是零下40摄氏度的极寒。
冬天的北国大雪纷飞、银装素裹,直升机在冰天雪地中映射着银色的光亮,定睛细看,原来是机身上的白霜映衬着阳光,看起来亮晶晶的,煞是好看。
“别看这瞅着挺好看的,冬天舔铁门把舌头粘住的故事听过没?要是不戴手套干活,你这手也得粘上。”
这里的试飞场地没有机库,只有一个简易的停机棚,四下透风、十分“凉爽”,所有的工作相当于在室外进行,每2、3分钟就要换一次人。
一次,在排故过程中,需要把发动机吊起来后更换石墨油封,这本不是个难事儿,但当时零下45摄氏度的气温让这事平添了难度。“天儿太冷了,还不能戴手套,在外面待两分钟就冻透了,只好十几个人在车里排队等着,外面人冻得手都伸不出来了马上换人。”
但有的工作不允许中断,需要有人持续工作十几分钟,等这人干完活一抬脚,鞋子竟硬生生从中间断开了,惹得大家哄笑不已。
顺着笑声抬眼望去,远处白雪茫茫,近处几点深色的身影在上下忙碌,透过呼出的白雾,太阳看起来暖洋洋的。
干燥、风沙、少人烟是团队成员对眼前这片荒漠的一致评价。
这里地处沙漠腹地,常年气候干燥,团队成员刚来到这里,就被“干”服了。
“在这儿晚上睡觉都得放盆水,不然半夜就会干巴醒。”
“得多喝水,但忙起来总也顾不上,嗓子、鼻子干得喘气都疼。”
除了干燥,风沙也是另一项挑战,由于试飞场地的机库比较小,直升机只能停在室外,早上一拉罩子,就会掉下来一堆沙土。
“这里风沙特别大,每次在外面总会糊一嘴、一鼻子的沙子。”
如果说干燥、风沙是可以克服的自然环境,“少人烟”对大家来说就是“焦虑”的源头。
“这里在沙漠腹地,人烟稀少,一般走一个小时也不见一个人,所以相对地,交通就非常不便,最近的火车站开车也要两个多小时,人员进出十分麻烦。”
一次,型号急需某种备件,需要厂内的同事送过来,负责送件的人早上天不亮就出发,火车、汽车来回转换,天黑透了才赶到,真真急死个人。
虽然困难重重让人心焦,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美景象也让大家沉醉,荒漠之上那轮金红的太阳,足以慰藉所有疲惫。
“看到那个没?那是骆驼草,这还是我第一次见呢,扎根在这荒漠里,可真了不起!”
一阵风沙吹过,不知是谁悠悠唱起:“没有牡丹红,没有菊花香。我们是那不知名的骆驼草……”
为完成各型飞机的高原、高寒、高温、高湿等极端环境试飞保障任务,团队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不仅克服了极端环境带来的重重困难,还成功应对了多地同时开展试飞保障工作的复杂局面,凭借着高度的专业素养和团队协作精神,逐渐构建起了一个多地联动的保障体系。
跟随型号的众人已没有了时间的概念,只有太阳的升落才能证明时间的流逝。“一想到祖国这壮丽山河有我们的直升机守护,不管怎样,都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