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快评 | 同为新茶饮IPO 霸王茶姬向左 蜜雪冰城向右 | 封面天天见

封面新闻记者 孟梅

3月26日凌晨,茶姬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霸王茶姬)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招股书,拟赴纳斯达克上市,其股票代码定为CHA,即“茶”的拼音。招股书显示,2024年全年,霸王茶姬GMV(商品交易额)为295亿元,较上年增加173%。截至2024年第四季度,霸王茶姬全球门店数达到6440家,较上年增加83%。2024年,霸王茶姬全年营收124.05亿元,净利润为25.15亿元。

也是在3月,另一家新茶饮巨头蜜雪冰城也正式登陆港股市场,并以1500亿市值一骑绝尘。霸王茶姬与蜜雪冰城作为中国新茶饮行业的两大头部品牌,虽同为加盟模式主导、供应链驱动的茶饮企业,但其市场定位、战略方向及资本路径存在显著差异。

蜜雪冰城定位“低价茶饮”,产品均价6-8元,聚焦下沉市场(三四线城市及乡镇),门店超4万家,以规模效应摊薄成本;品牌形象则以“雪王”IP和洗脑主题曲为核心,强化亲民、接地气的标签,消费者认知度高但品牌溢价有限。主打一个——极致性价比与下沉市场覆盖 。

霸王茶姬 则主打“东方新茶饮”,产品均价15-20元,强调原叶鲜奶茶与国风设计,目标客群为一二线城市年轻消费者,门店风格偏向“第三空间”体验;通过文化输出(如与故宫合作、国潮包装)提升品牌溢价,试图对标星巴克的国际化形象。很明显定位就是——国风文化与中高端定位 。

蜜雪冰城选择在港股上市更易获得本土投资者对规模效应和成本控制的认可,上市首日股价暴涨43%,市值超1500亿港元。资金用途聚焦供应链深化(如自建原料工厂、冷链物流),巩固其“全产业链自产”的护城河。

霸王茶姬选择在美股上市旨在吸引国际资本关注其“东方文化输出”故事,纳斯达克或纽交所更青睐高增长、强概念的成长型企业。募集资金拟用于北美市场扩张(首批门店计划落地美国加州)、供应链全球化布局(如本地化原料采购)及数字化升级。

在盈利模式上, 蜜雪冰城选择了薄利多销的规模经济。2024年度业绩:营收248.3亿元,净利润达44.5亿元,加盟模式赚钱和规模化采购降低成本。霸王茶姬的盈利模式是:高毛利与大单品驱动  2024年净利润率20.3%,得益于高端定价和“伯牙绝弦”等大单品(年销超3亿杯)的高复购率。对于蜜雪冰城来说,这样的模式风险在于低价策略导致的盈利空间压缩及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霸王茶姬的风险是集中于过度依赖单一产品、单店GMV下滑(2024年第四季度同店增速-18.4%)及加盟扩张带来的品控压力。

蜜雪冰城的港股成功反映了市场对其“下沉市场霸主”地位的认可,但未来需应对瑞幸咖啡等品牌的中端市场挤压。霸王茶姬的美股上市若成功,或重塑新茶饮行业估值逻辑,但需证明其文化输出能力与全球化执行力。

应该说,蜜雪冰城与霸王茶姬的上市选择,本质是“规模经济”与“品牌溢价”的分野。前者通过港股强化本土供应链壁垒,后者借助美股探索全球化与文化输出,两者的竞争本质是“普世消费”与“文化消费”的博弈,未来谁能构建更强的品牌护城河,将取决于对消费者需求的深度洞察与战略执行力;而两者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将取决于能否在红海竞争中突破自身瓶颈:蜜雪冰城需平衡规模与创新,霸王茶姬则需验证高端化与国际化的可持续性。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