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成都国星宇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冲刺港股IPO,其招股书披露了诸多关键信息。数据显示,公司营收增长显著,但净利润亏损也在扩大,背后隐藏的风险值得投资者关注。
业务聚焦商业航天,模式涵盖全链条
业务覆盖卫星全生命周期
国星宇航专注商业航天领域,以卫星与相关服务、星基解决方案为重点。公司凭借商业航天及人工智能优势,设计生产商业卫星并提供定制星基解决方案,业务覆盖卫星从设计研制到发射、运营及解决方案提供的全生命周期 ,确保各阶段无缝衔接,为客户提供高效闭环服务。
产品服务多元且聚焦核心
公司经营卫星及相关服务、星基解决方案两条主线。卫星及相关服务涵盖有效载荷、平台及整星研发等,专注低轨AI卫星研制运营;星基解决方案依托卫星遥感数据和AI算法,为多行业定制方案。此外,公司曾提供智慧停车等其他服务,自2024 年起逐步精简,聚焦核心业务。
财务数据喜忧参半,增长与亏损并存
营收增长显著
国星宇航收入增长强劲,2022 - 2024 年复合年增长率达76.6%。2022 年营收1.774 亿元,2023 年大幅增至5.075 亿元,同比增长186.08%;2024 年进一步增长至5.535 亿元,同比增长9.06%。2024 年上半年营收1.462 亿元,2025 年上半年增至2.413 亿元,增幅为65.1%。增长得益于星基解决方案客户拓展、高价值合同获取及卫星及相关服务部分AI卫星收入确认。
年份 | 营业收入(人民币百万元) | 同比变化 |
---|---|---|
2022 年 | 177.4 | - |
2023 年 | 507.5 | 186.08% |
2024 年 | 553.5 | 9.06% |
2024 年上半年 | 146.2 | - |
2025 年上半年 | 241.3 | 65.1% |
净利润持续亏损
尽管营收增长,但公司净利润持续亏损。2022 年净亏损0.909 亿元,2023 年亏损扩大至1.393 亿元,同比增长53.25%;2024 年亏损进一步增至1.772 亿元,同比增长27.21%。2024 年上半年亏损1.98 亿元,2025 年上半年亏损1.92 亿元。亏损源于较高研发开支、卫星及相关服务毛利率波动及较高管理费用(含非现金股权激励安排),公司处于早期爬坡阶段,大量投入研发与市场拓展,短期内致亏损扩大。
年份 | 净利润(人民币百万元) | 同比变化 |
---|---|---|
2022 年 | -90.9 | - |
2023 年 | -139.3 | 53.25% |
2024 年 | -177.2 | 27.21% |
2024 年上半年 | -198.0 | - |
2025 年上半年 | -192.0 | -3.03% |
毛利率波动较大
2022 年毛利率为25.4%,2023 年降至14.0%,2024 年回升至38.0%。2024 年上半年毛利率为9.5%,2025 年上半年为10.1%。2023 年卫星及相关服务毛损率达107.1%,因卫星发射成本高、定价低及制造销售成本高;2024 年该业务毛利率恢复至12.4%。星基解决方案毛利率相对稳定,在12.4% - 44.8%之间波动。
年份 | 综合毛利率(%) | 卫星及相关服务毛利率(%) | 星基解决方案毛利率(%) |
---|---|---|---|
2022 年 | 25.4 | 32.2 | 18.1 |
2023 年 | 14.0 | -107.1 | 12.4 |
2024 年 | 38.0 | 12.4 | 44.8 |
2024 年上半年 | 9.5 | -10.2 | 16.0 |
2025 年上半年 | 10.1 | -6.6 | 27.0 |
净利率持续为负
净利率持续亏损,2022 年净亏损率为51.2%,2023 年为27.4%,2024 年为32.0%。2024 年上半年净亏损率高达79.6%,2025 年上半年仍为79.6%,表明公司成本控制和盈利能力面临较大挑战。
年份 | 净利率(%) | 净亏损率(%) |
---|---|---|
2022 年 | -51.2 | 51.2 |
2023 年 | -27.4 | 27.4 |
2024 年 | -32.0 | 32.0 |
2024 年上半年 | -79.6 | 79.6 |
2025 年上半年 | -79.6 | 79.6 |
营收构成变动明显
2022 年,星基解决方案收入占比58.0%,卫星及相关服务占比29.5%,其他服务占比12.5%。2023 年,星基解决方案占比90.7%,成为营收主要来源,卫星及相关服务占比降至0.6%。2024 年,卫星及相关服务收入占比回升至16.4%,星基解决方案占比79.7%。2025 年上半年,卫星及相关服务占比50.6%,首次超过星基解决方案的48.9%,公司业务结构不断调整,各业务线发展态势变化。
年份 | 卫星及相关服务收入占比(%) | 星基解决方案收入占比(%) | 其他服务收入占比(%) |
---|---|---|---|
2022 年 | 29.5 | 58.0 | 12.5 |
2023 年 | 0.6 | 90.7 | 8.7 |
2024 年 | 16.4 | 79.7 | 3.9 |
2024 年上半年 | 18.2 | 74.0 | 7.8 |
2025 年上半年 | 50.6 | 48.9 | 0.5 |
其他要点暗藏风险,投资者需谨慎
关联交易存潜在风险
公司存在关联交易,如四川停碳在2022 - 2024 年既是客户也是供应商。2022 年,国星宇航向其销售智慧停车解决方案,同时采购城市智慧停车相关软件。虽公司强调交易条款符合市场惯例,销售与采购互不关联,但关联交易仍可能存在利益输送等潜在风险,投资者需密切关注。
财务挑战压力较大
公司面临财务挑战,持续亏损,短期内盈利压力大,需在保持营收增长同时有效控制成本。为维持技术竞争力,需持续大量研发投入,但研发成果不确定,可能导致投入无预期收益,影响财务状况。此外,2022 - 2024 年以及2024 - 2025 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活动均消耗现金流量净额,资金回笼和运营资金管理存在挑战。
同业竞争激烈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按2024 年收入计,国星宇航在从事卫星相关业务的中国民营商业航天企业中排名第八,市场份额为2.0%;在管理完整卫星产业价值链的中国民营商业航天企业中排名第二。公司在特定领域有一定竞争力,但整体市场竞争激烈,需不断提升实力巩固市场地位。
客户集中度高
公司主要客户包括科技公司、政府机构等。2022 - 2024 年及2025 年上半年,来自五大客户的收入占同期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7.4%、56.1%、77.5%及98.4%,来自最大客户的收入占比分别为49.2%、21.5%、31.3%及49.7%。客户集中度较高,若主要客户流失或减少采购,将对公司业绩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供应商集中度高
供应商主要包括星基解决方案提供商、卫星材料供应商及发射服务提供商。2022 - 2024 年及2025 年上半年,来自五大供应商的采购额占同期总采购额的比例分别为29.9%、60.5%、64.3%及73.8%,来自最大供应商的采购额占比分别为10.3%、36.3%、31.0%及36.1%。供应商集中度较高,供应链中断风险不容忽视,可能影响公司正常生产运营。
股权结构存决策风险
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陆博士通过北京新时代空间及北京星融宇航有权行使已发行股份总数47.09%附带的投票权,为公司单一最大股东集团。这种股权结构可能导致决策集中,若控股股东决策失误,可能对公司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核心管理层有保障也有挑战
公司核心管理层由经验丰富人员组成,陆川博士作为创始人、董事长兼执行董事,拥有近20 年人工智能、航天及通信工程经验,王磊博士等在空间技术应用、投资和管理等方面经验丰富,为公司发展提供保障。但公司仍需不断吸引和留住人才,以应对业务扩张需求。
风险因素众多
招股书披露诸多风险因素,除上述提到的客户和供应商集中、财务挑战等风险外,还包括卫星及星基解决方案市场发展不及预期、竞争激烈、发射失败风险、法规政策变化风险、国际贸易政策及地缘政治风险等。这些风险因素可能对公司业务、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产生重大不利影响,投资者需谨慎评估。
点击查看公告原文>>
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文为AI大模型基于第三方数据库自动发布,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受限于第三方数据库质量等问题,我们无法对数据的真实性及完整性进行分辨或核验,因此本文内容可能出现不准确、不完整、误导性的内容或信息,具体以公司公告为准。如有疑问,请联系biz@staff.sin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