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反制措施的战略价值,远超航运领域。
10月14日凌晨,交通运输部官网发布《对美船舶收取船舶特别港务费实施办法》(简称《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正式施行。这一文件是对10月10日《关于对美船舶收取船舶特别港务费的公告》的细化落地,标志着中国针对美国单边贸易措施的反制进入实操阶段。
根据《办法》,特别港务费将分阶段实施:2025年10月14日起按每净吨400元计收,2026年4月17日起提至640元,2027年4月17日达880元,2028年4月17日进一步增至1120元,且同一船舶每年最多收取5个航次。此外,《办法》进一步明确了申报步骤,同时公布部分豁免情形。
从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CBP)10月3日公布关于对中国拥有、运营、建造的船舶,以及所有外国制造的汽车运输船征收港口费的细则开始,到10月10日,中国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对美船舶收取船舶特别港务费的公告》,再到10月14日凌晨《办法》公布,业界始终存在两种声音,部分人认为,反制理所应当,且有理有度,但也有部分人解读为“不对等反制”,主要理由在于从纸面上看,美国自有船舶数量远少于中国造船数量。
《办法》明确将“美国主体直接或间接持有25%及以上股权(表决权、董事会席位)的企业拥有或运营的船舶”纳入征收范围。这一标准并非随机设定,而是与中国《受益所有人信息管理办法》中,“25%以上股权即认定为实际控制”的监管框架高度衔接。通过穿透式股权核查,政策能够精准覆盖美国资本通过离岸架构、多层持股等方式实际控制的船舶资产。
2025年全球十大船东国
从全球航运资产分布看,美国船东国排名远超表面认知。根据VesselValue《2025年全球十大船东国》榜单,美国以1164.47亿美元的船舶资产位列第四。
高盛集团在报告中点出,美国船队价值中约40%由华尔街资本通过私募股权、航运基金等形式持有。
比如摩根大通资产管理公司,其掌控的船队规模超过160艘,投资组合总金额超过90亿美元,同时,也是全球集装箱租赁业务的前十名。再比如花旗银行,不仅拥有大量美国和欧洲地区的船舶资产,还在极力推动类似于“波塞冬原则”这类新兴的船舶融资交易原则。此外,包括贝莱德、Eurobank、EnTrust Global、Maxim Group等公司,都是在全球海事融资租赁市场排名前列的美国公司,这些公司旗下拥有的船舶资产覆盖全球。
因此,这些数据彻底推翻了“美国自有船舶数量少”的片面认知,证明中国反制措施具有充分的对等性基础。
美国航运业对华尔街资本的依赖与其他行业一样,或者说,金融业作为美国经济的支柱,在所有领域都体现得淋漓尽致。
美国制造业工会推动了针对中国海事、物流和造船业的301调查,最终形成了美国对中国船舶征收港口费。直接面向美国制造业和航运物流业进行反制,确实不对等,但是瞄准美国资本,无异于为其套上“绞索”。
以一艘1.5万净吨的船舶为例,按当前400元/净吨标准,单次停靠中国港口需缴纳约84万美元的费用,到2028年将激增至约235万美元。这相当于抹去该航次20%的净利润,迫使资本集团重新评估对华对抗成本。
更关键的是,中国的反制将迫使接受美资的航运企业面临“二选一”的抉择:若保持美资持股,每年需额外支付数百万美元港口费;若剥离股权,仅跨境资本交易税就可能高达交易额的15%。这种压力会通过金融市场传导至美国决策层。
此次反制措施的战略价值远超航运领域,从本质上来说,中美在海事领域的交锋是贸易争端的延续,通过将航运议题与金融制裁挂钩,中国正探索破解美国“美元-军事-科技”霸权三角的新路径。实际上,已经有企业将部分船舶融资从美元转为人民币,尝试动摇美元在国际航运结算中的主导地位。
本质上,特别港务费依旧是中国政府“以战促和”的具体举措,尤其在即将召开的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中美第五轮贸易谈判将聚焦科技、农业等领域,但航运议题的潜在影响不可忽视。
特别港务费既为谈判预留了政策调整空间,又通过实际经济损失,迫使美国资本向政府施压,或者游说美国政府暂缓相关政策执行。
历史数据显示,2018年中美贸易战期间,美国农业州因关税损失超200亿美元,最终推动特朗普政府重启谈判。当前航运资本的利益诉求,可能成为类似的“谈判杠杆”。
特别港务费的实施,标志着中国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塑造规则。与美国单边加征关税不同,中国措施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海运条例》和WTO规则,通过“触发式反制”机制,保持政策弹性。这种“法律工具箱”式的反制模式,为发展中国家应对霸权主义提供了新范式。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航运产业链的重构。克拉克森数据显示,2025年1-9月,全球新造船订单总量为1185艘、3264万修正总吨,中国船厂斩获的新船订单为725艘、1833万修正总吨,全球市场份额占比约为56%,排名全球第一。且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港口群。通过豁免中国建造船舶的特别港务费,可引导国际船东转向中资船厂,这种结构性变化可能打破欧美对高端航运装备的垄断,推动全球海运格局向多极化演进。
此次特别港务费政策绝非简单的关税对等,而是中国在全球化博弈中,实施“精准打击”战略的典范。通过将航运、金融、政治三个维度的博弈紧密结合,政策既维护了产业利益,又为中美战略对话创造了新的支点。国际社会正密切关注,即将到来的APEC会议,能否成为打破中美贸易僵局的“钥匙”,而其背后折射出的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或许才是更值得深思的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