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丨中国经济“三季报”:稳住基本盘 实现新突破

今天,国家统计局发布了中国经济“三季报”。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2%。大家都知道,今年,我国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较多,而当前又是观察中国在“十四五”收官之年能否顺利实现主要目标的关键窗口,因而这份“三季报”也承载着更多关注与期待。那么,透过数据表象,我们能看到怎样的一份经济图景呢?

今年以来,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外部冲击影响加大,而中国经济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稳”,先来看看经济增速稳不稳。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101503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2%。分季度看,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4%,二季度增长5.2%,三季度增长4.8%。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 付凌晖:前三季度5.2%的经济增速,在主要经济体当中仍然位居世界前列,说明了中国经济继续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来源。

从观察宏观经济的四大指标来看,除了经济增长以外,就业、物价总体稳定,从国际收支看,货物进出口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9月末外汇储备继续保持在3.3万亿美元以上,已经连续22个月稳定在3.2万亿美元以上。可以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底盘“稳”的特点十分鲜明,展现出强大的抗压能力和发展韧性。

有了“稳”的基础,在众多数据中,我们的观察重点还会聚焦一些特别的数字,比如从中能释放出转折信号,或者能看到产业转型的亮点、投资的热门方向等等。以工业企业利润为例,今年1—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由1—7月同比下降1.7%转为增长0.9%,扭转了自今年5月份以来企业累计利润持续下降的态势。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信息中心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魏琪嘉:工业企业利润转折的含金量,首先重点就是它对市场预期起到了极强的提振作用,从具体的支撑行业看,原材料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是推动工业企业利润回升的重要力量,装备制造业作为技术密集型行业,它的产销两旺,本身就说明高技术类的产品当前有着很强的市场需求。

工业企业利润的明显改善释放的是市场需求在增加、价格在回升等积极信号。类似的积极信号,我们在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中也能看到。9月份,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和消费品行业PMI分别为51.9%、51.6%和50.6%,均位于扩张区间。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4.1%,连续三个月回升。

魏琪嘉:这里面释放出的信息,一方面说明我们的市场需求在有效改善,另一方面也说明前期出台的一揽子增量政策在逐渐发力显效,政策的效果显而易见。此外,前期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整治非理性竞争等一系列组合拳,对于优化营商环境、优化市场秩序,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些恰恰也是工业企业利润回升的重要支撑。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运行还有一个突出特征,就是创新驱动战略的深入实施与新质生产力的加速培育。可能有人觉得,宏观数据和个体感受有“温差”,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经济结构转型带来的行业分化。比如,房地产等部分传统行业持续承压,但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下,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蓬勃兴起,带来新的发展动能。

就拿今年来说,从国产大模型DeepSeek强势崛起,到各种各样的人形机器人加速“进化”,现象级创新层出不穷。最为关键的是,这些科技创新并不是简单的“花架子”,而是不断拓展应用场景,已经在深度影响我们的生产生活。截至今年6月,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用户规模达5.15亿人,呈现爆发式增长。

还是数据来说话,今年以来,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不断融合,新质生产力加速培育壮大,前三季度,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分产品看,3D打印设备、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40.5%、29.8%、29.7%,成为工业增长的重要引擎。

付凌晖:在我们的产业升级当中也有两个数据值得大家关注,一个是船舶制造,前三季度民用钢质船舶的产量同比实现了两位数增长,铁路机车也保持了两位数增长。我们不但满足国内的需要,而且也满足全球的需要,体现出了我们在装备高端化方面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成绩。

今年以来,还有一些高速增长的产品,也在释放行业发展变化的积极信号,比如服务器。今年8月,服务器产量同比增长86.2%。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 田轩:服务器实际上它是我们数字经济,包括人工智能还有大数据重要的基础设施,它的快速增长可以沿着上下游产业链,来带动相关的产业、相关的企业发展,同时它也能够大大提升我们国家在科技创新、人工智能、大数据方面的布局,从而提高我们的国际竞争水平和竞争实力。

前三季度,我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推进,制造业投资增长4.0%,明显快于全部投资。民间投资虽然有所放缓,但民营企业持续加大创新投入,积极布局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付凌晖:从近两年的情况来看,制造业投资当中一个很重要的特点表现在,一是传统行业改造升级的投入在加大,另一方面是高端装备的投资增长较快。今年以来,像汽车制造业、船舶、交通运输设备,这些行业都保持了较快增长,也体现出了我们产业升级的态势。

说完投资,再来看看内需中的消费。消费一直是观察中国经济活力的重要窗口,特别是外部冲击加大的时候,做强国内大循环,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就更加重要。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5%。

深入分析消费数据的结构我们发现,消费升级是一个很明显的特征。今年以来,以旧换新政策加力扩围,推动汽车、家电家居、3C数码等产品升级换代,快速增长。越来越多智能化产品,像是智能门锁、洗地机等走进千家万户。服务消费更是消费升级的集中体现,前三季度,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5.2%。

付凌晖:前三季度,服务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了5.2%,这个速度也是明显快于商品零售额的增速,也体现出了消费增长的内在提升的动力。大家也看到了近期十一长假,我们的外出旅行以及相关消费的活力还是非常旺盛的。从未来的发展来看,中国的消费规模扩大、消费结构优化、消费新动能的增强也会持续显现。

这个夏天,你有没有去看大热的“苏超”,顺便领取当地提供的票根大礼包,来个“吃住行游购”一条龙之旅?不断创新消费场景,补上优质供给的短板,才能更好地激发消费潜能,各地也着实动了不少脑筋,给游客增加新奇体验,比方说,您可以带着孩子到村里参加一场稻田研学,了解水稻的一生,再体验一下收割的乐趣;或者到大草原的星空露营营地,用专业设备观赏绝美星空;名山大川看得多了?那不妨再来一场特别的“工厂游”,沉浸式体验一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我们观察到,人们对品质化、个性化、体验化消费的需求日益增长,需求更加多元,也点亮了更多细分市场的新蓝海。一只名为LABUBU的“小怪兽”潮玩风靡全球,释放的就是情绪消费的巨大潜力。一个明显的消费行为变化是,不少消费者一方面更加注重性价比,但另一方面却又愿意为情绪价值提供溢价。

从外需来看,今年以来,个别国家滥施关税,冲击了多边贸易体制。在复杂的外部环境下,我国货物贸易顶住了压力,延续了稳中向好的发展势头。前三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33.6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其中,出口增长7.1%。

我们不断扩大“朋友圈”,多元化市场持续推进,同时,出口产品的结构不断优化创新,比如说我国制造的机器人在全球范围内都非常受欢迎,前三季度,出口工业机器人增长54.9%,高端装备增长22.4%,“新三样”产品、铁道电力机车等绿色产品增速均达到两位数。

田轩:不但我们的朋友圈在不断扩大,我们的出口附加值在提升,我们的出口总量也在不断提升。年初我们觉得最大的不确定性就是外贸,但是现在看起来,前三季度经济增长,外贸出口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

前三季度,我国经济“稳”的格局、“进”的势头、“韧”的特性没有改变,保持稳中有进发展态势具有坚实支撑。通过各项经济数据,我们能看见中国经济这艘巨轮破浪前行的勇气,也能观察到掌舵者运筹帷幄,进行宏观调控的智慧。虽然仍面临一些困难,但有利因素在不断累积。下阶段,我们将加力提效实施逆周期调节,持续用力扩大内需、做强国内大循环,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提振发展预期,不断增强内生增长动能,力促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编辑丨屠志娟 高琦

摄像丨阮红宇

剪辑丨郑昱 佟永杰

责任编辑:王树淼 SN242

上一篇:“60后”大爷自学成为大一新生,最新发声:大学生活比想象中还美好,很多同学遇到他都会热情喊“大爷”并合影
下一篇:中国高质量发展为世界带来更多发展机遇——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四中全会召开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