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中美经贸磋商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
当地时间10月25日,在吉隆坡默迪卡118大楼内,中美进行了长达五个半小时的唇枪舌战,中方代表步入会场时展现出一如既往的沉稳与自信。谈判出来的时候,满面笑容神采飞扬。
中国代表团步入会场
反观美方代表团,走地下车库通道,根本不愿意和外界打交道。华尔街某报直接在标题上感慨,中方对美的新策略是重拳出击,少让步。
美国财长贝森特
卢特尼克被疏远与李成刚再次出现谈判会场:中美硬实力的一个侧面
谈判前夕,特朗普在空军一号上向外界表示,中美“有很大机会达成一项非常全面的协议”。他提议中美两国“各让一步”。他说:“他们必须做出让步,而我们也会。现在我们要对他们征收157%的关税。他们希望降低,我们也希望他们做出某些让步。”
但是特朗普的所谓各退一步,是完全不对等的一换三,他希望能够暂停对华商品加征更高的关税,以换取中方恢复进口美国大豆、打击芬太尼并放宽对稀土的出口限制。这样的预期,与现实严重脱轨。
美国总统特朗普
特朗普还透露了一个细节:他将在亚洲之行中尽力劝说中方不要继续购买俄罗斯石油。这一表态又暴露出美方试图同时多线施压的意图。
美国现在有实力像特朗普所说的那样逼中国让步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是特朗普的关税牌越打效果越差。根据彭博社10月22日报道,在中美贸易战已开打半年的情况下,每天仍约有10亿美元商品从中国漂洋过海运往美国,9月份中国对美出口较8月份还小幅上升。
而面对美国的高调施压态势,中国方面则是延续了过往的处理方式,在首日会谈结束后,并没有就会谈公开表态,也未回应特朗普的相关表态。
关注中美经贸会谈的人知道,中国从来都是“人狠话不多”,而美方则可能因为中方的震怒反制而妥协甚至换帅。
据美媒报道,对华鹰派、以喜欢放狠话著称的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因在背后搞小动作,引发中方第二轮主动反击,已遭到特朗普训斥和疏远,特朗普公开表示,自己对导致中国反制的美国制裁措施“完全不知情”,认为其“做了愚蠢的事,搞砸了对华谈判”。过去一周几乎从公众视野中消失。
社交平台截图
相反,中方的强硬派代表李成刚却依然出现在了谈判会场。贝森特于10月15日无端指责中国代表,称中国商务部副部长李成钢在8月28日发表了一些“煽动性”的言论,并未经邀请就出现在华盛顿特区,而且举止不敬。(据说美国翻译把“玩火者必自焚”误译成“地狱火”、因此贝森特想让东方撤换这位“雅量”谈判代表)
几天前贝森特还在福克斯新闻上他兴高采烈地宣称,凭自己几句话,中方就把首席谈判官给撤换了。当时他笑得满面春风,俨然一副“我已经赢了”的架势。
贝森特接受媒体采访
谁知打脸来得如此之快。没乐几天,李成钢就满面春风地出现在马来西亚谈判现场。李成钢的现身也体现出美国现在没有足够工具能让中国在谈判桌上让步,相反卢特尼克的疯狂施压,引发中国第二轮反击,被特朗普打入冷宫,卢特尼克的消失与李成钢的再度现身,背后是中美谈判双方硬实力与压力大小的一个侧面。
李成钢步入会场
根据观察人士表示,特朗普的各退一步,想要用关税一换三,这与中方的要求与指标严重不符。中方代表团非常沉稳与淡定,似乎没有硬性指标与要求,但据《华尔街日报》等多家国际媒体报道,这次10月谈判中,中方首次把条件提高到“全面取消所有美方关税与出口管制”。西方媒体形容此为“震撼与威慑”式的战术。
据这些媒体报道,北京主张的“完全撤销一切单边关税措施”,不仅要取消特朗普自2018年起加征的全部关税,还要废除针对AI、芯片等行业的出口管制。
这些消息从侧面说明,我们这次的要价很高,姿态主动,战术是进攻性的。在中方强硬的表态背后,是美国正面临日益增长的现实压力与中方的实力决定的。
福克斯新闻网10月17日播出的采访中,特朗普就是这样评价中国的:“我们拥有一个非常强大的敌手,他们只尊重实力,他们只认实力。”也就是美国政客常挂在嘴巴的,一切从实力地位出发。
中美博弈,谁更有底气?
回过头来看,特朗普喊出各让一步,急切想达成协议,是因为他清楚美国面临的实际困境。
美国大豆最大的市场是中国,美国中西部农业带,是他最坚实的选民基本盘,如今农产品出口受挫,中期选举的选票压力就来了。此外,美国不仅在一些重要矿产依赖中国,工程机械,也依赖中国,2025年1-5月中国工程机械对美出口额同比激增237%,行业平均利润率从8.3%提升至12.5%。
美国大豆最大的市场是中国
在过去几个月,为了获得谈判筹码,美方对中方积极打压,中方反手祭出稀土新规,从技术到设备到产品全方位把控,把美国善用的“域外管辖”和“穿刺管辖”反击到了美国身上。
在美国人措手不及的时候,又推动了铁矿石用人民币结算,四中全会上又制定了一个新的五年规划,继续深耕制造业。
中方这次准备得太充分,已从货币结算到产业链上下游,全面布局。若特朗普一味使用关税大棒作为筹码,美国必然会遭到反噬。
正如《纽约时报》刊文指出,西方是时候学会承受“更少”和“更糟”了,美国不能总是既要又要,美国要接受一个现实,就是从实力出发,无论群殴还是单打独斗,已经拿捏不了中方。
外媒报道截图
而中方之所以能够如此从容,背后是中国制造的不可替代性和庞大的国内市场作为支撑。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完全脱离中国制造几乎是不可能。更何况,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提供政策咨询服务的学者马克·布施曾指出,称一旦双方贸易摩擦进一步升级,中国还有“王牌”没打,那就是化工原料、生物技术以及医药,而特朗普将无能为力。
特朗普发表讲话
从目前情况看,中美双方都在进行最后的试探。
美方由于相对中方实力与底气不足,因此释放的信号充满矛盾:一边是非常强硬要加157%的关税,要对中国发起新的调查,一边又是安抚外界预期,声称进展乐观。中方则一直都是不动如山,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
这场博弈不只是一场简单的贸易谈判,更是两个大国在全球格局调整期的战略较量。无论谈判结果如何,中国都将继续按照自己的节奏发展。
中美之间有很多议题可以谈,合作空间巨大,美方若想要取得成果,还需要摆正位置,与中方相向而行,而不是用“虚空造牌”的方式来换取中国的让步。因为有一点已经很清楚:今天的中国,有足够的底气和智慧应对任何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