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爱的本质是失权,女人疗愈自己,从悄悄夺权开始

文 | 小雯

一、她以为自己“缺爱”,其实是早就“失权”

《再见爱人》这一季里,何美延的故事,看得让人心疼。

她说:“我不缺钱、不缺物质,我就是觉得,这段婚姻里,我越来越像一个影子。”

她哭的时候,梁淞在一旁不动声色。

她解释、她反驳、她想让对方理解,但她越说,对方越显得理直气壮。

——“你就是太情绪化了。”

——“你总想控制我。”

于是,她开始沉默。

可那种沉默不是平静,而是绝望。

心理学上有个现象,叫“隐性权力剥夺”。

指的是,一个人在关系中,不被打、不被骂,却被慢慢抽走决定权。

从“要不要出门”“钱怎么花”“谁做决定”,到最后,连“我是谁”都模糊了。

女人以为自己是被忽略,其实她是被“卸权”。

二、婚姻的底层,是权力的分配,而不是爱的多少

很多人不敢承认,婚姻是一种权力结构。

谁说了算?

谁定义了情绪?

谁决定了钱、孩子、父母、生活方式?

这些,才是爱的底层逻辑。

梁淞是典型的“主导型人格”——他掌控叙事、控制经济、引导节奏。

他有自己的逻辑:“我赚钱多,我说了算。”

他用“理性”包裹控制,用“体贴”掩饰支配。

而何美延,一步步退到角落里。

她不敢反驳、不敢决定、不敢做主,甚至开始怀疑——是不是我真的太多事?

其实不是她太“事”,而是她太怕“失爱”。

女人一旦怕失去爱,就会主动交出权力。

她会告诉自己:算了,他高兴就好;她会压下情绪,去做“懂事的那一个”;她会在争吵后率先和好,因为她害怕冷战。

然而,每一次退让,都是一次“权力的交出”。

你以为你在守住感情,其实你在帮他筑高位。

三、为什么女人总是“主动失权”?

这背后,是心理学中常见的一种模式——“依附性人格”

这种人格的核心,是“怕被抛弃”。

她会为了维系关系,牺牲自我表达;

会为了不让对方走,去讨好、去妥协、去迎合。

这种依附,往往源于原生家庭。

从小缺乏情感回应的女孩,在家里学会了:只要听话、懂事、压抑自己,就能换来一点点爱。

她长大后,就把这种“生存策略”带入亲密关系。

所以她遇见一个强势的男人,会下意识地让步;遇见一个沉默的男人,会下意识地“帮他说话”;

甚至当关系崩塌,她仍会自责——是不是我不够温柔?是不是我太敏感?

这其实是“权力—依附循环”:越怕被抛弃,就越容易交出权力;越失去权力,就越缺乏安全感;

越没安全感,就越渴望被爱;越渴望被爱,就越不敢夺回主动。

到最后,她的生命被爱控制,而不是被爱滋养。

四、真正的“缺爱”,不是没有人爱你,而是你无法“决定自己”

心理学家朱迪斯·巴特勒说过:

“主体性的丧失,是一种温柔的暴力。”

失权的女人,不是没人爱,而是她在关系里没有成为“自己”的权力。

她不能决定什么时候开心、什么时候不开心;不能决定一件事要不要做;甚至不能决定,今天的自己值不值得被爱。

当你活得全靠别人“定义”,你自然就会“缺爱”。

因为“爱”这件事,本就该是“互相投射”——你要有自我,别人才能爱你。

可当你没有“自我”,对方爱的是“听话的你”“温顺的你”,而不是真实的你。

这时候你再努力沟通、再温柔、再懂事,都没用。

因为你不是被爱,而是被“管理”。

五、夺权,是女人疗愈的第一步

很多人说女人要学会“自爱”。

但真正的自爱,不是买包、不出门、不社交,

而是:重新拿回人生的主导权。

自爱,不是温柔地疗伤,而是勇敢地“夺权”。

1. 从表达权开始——敢说,不解释

很多女人在关系里,被训练成了“解释机器”。

对方一句话,就能让你陷入辩解。

“我没有生气,我只是有点难过。”

“我不是想控制你,我只是想被理解。”

可是你越解释,他越觉得自己对。

夺回权力的第一步,就是停止解释。

当你不再试图说服谁,

你才开始“对自己负责”。

你可以说:“我不喜欢这样。”

也可以说:“我需要一点空间。”

不解释,是界限的开始。

2. 从经济权开始——有钱,才有底气

钱不是万能的,但在关系里,它确实能改变权力结构。

经济独立,不是炫耀能力,

而是让你在任何时候,都能拥有“选择权”。

因为当一个女人有能力承担生活,

她在关系中的底气、语气、姿态,都会不同。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资源对称”。

意思是:双方资源越平衡,关系越健康。

当你没有经济权,

你就会下意识地在关系里“讨好”,

去取悦、去小心翼翼。

你会把自己变成一个“感情乞丐”。

而当你有了经济独立,

你才会明白:

我选择留下,是因为我愿意;我选择离开,是因为我可以。

3. 从决策权开始——做决定,是疗愈的开始

心理咨询师发现:长期被控制的人,一旦开始“做决定”,他们的心理状态会明显改善。

哪怕是生活小事:今天穿什么、吃什么、去哪里。

“做主”不是为了反抗别人,而是告诉自己:我在生活中有力量。

当你敢于决定,你就会慢慢恢复“控制感”。而控制感,是疗愈焦虑、重建自信的根基。

4. 从叙事权开始——你说谁对,谁就对

在关系里,谁能定义现实,谁就拥有权力。

比如,梁淞可以说:“她太敏感。”

大家就默认“她情绪化”。

所以,女人必须学会建立自己的叙事。

当他定义你时,你要有勇气定义自己。

他说:“你太爱计较。”

你可以回应:“我只是尊重细节。”

他说:“你太强势。”

你可以说:“我只是有标准。”

当你不再接受他的话术,你就重新成为了自己故事的“作者”。

六、夺权之后,爱才会回来

很多人以为,女人“夺权”会让男人反感,其实恰恰相反——一个真正成熟的男人,只会被有边界、有力量的女人吸引。

因为关系的本质,从来不是依附,而是合作。

李施嬅和车崇健那对情侣,就是另一个例子。

车崇健表面温和,实则通过“隐性抵抗”夺回权力。

他买戒指不按她要求来,买房不告诉她,甚至让朋友住进她家,其实都在表达——“我也要当那个说了算的人。”

当一个男人觉得自己被压制,他就会反弹;当一个女人总是让渡权力,她就会被消耗。

而只有权力平衡,爱,才能平稳流动。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相互主体性”。

意思是:两个人都能表达自己、都能被看见、都能被尊重。

这样的关系,才是健康的。

不是一个人支配,另一个人顺从;而是两个人在相互的尊重中,彼此成全。

当你有了权力,爱才不会变成讨好;当你有了主体性,爱才不会变成负担。

七、疗愈自己,从“勇敢夺回”开始

女人的疗愈,不是靠“放下”,而是靠“拿回”。

你要拿回决定权,拿回话语权,拿回你对自己的定义权。

你要敢说:“我不喜欢这样。”

你要敢决定:“我想去哪,我就去哪。”

你要敢相信:我值得被尊重,不是因为我温柔,而是因为我有光。

疗愈不是哭完就好,而是重建生活秩序——让你重新拥有“主角资格”。

你不必等谁懂你、谁治愈你、谁爱你;你只需要问自己:“我的人生,我能不能重新做主?”

当你敢夺回权力,你就真正开始爱自己。

八、梅娘说

女人这一生,最大的幻觉,就是以为“被爱”能治愈一切。

但真正能救你的,不是“他爱你”,而是你重新拥有“掌控自己”的力量。

缺爱的本质,是失权。

你一旦夺回权力,爱自然会回来,尊重也会回来。

记住:自爱不是温柔的独处,而是强大的选择。

当你不再让谁替你决定,当你不再害怕失去谁,你就会发现——你不是被世界抛弃的女人,而是终于成为了自己命运的主人。

真正的疗愈,不是原谅谁,而是重新把“人生的方向盘”握在自己手里。

发布于:江苏

上一篇:高敏感人这一生能吃到的最大红利,就是你那颗别人没有的超级雷达
下一篇:人到中年顿悟:仇人不是得罪来的,是花钱买来的,好心惯来的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